中国国防报|《沂蒙颂》唱响在海军城:崂山区邀请沂蒙拥军典型交流双拥工作经验

文章时间:2025-05-22

“炉中火,放红光,我为亲人熬鸡汤……”近日,一首《沂蒙颂》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响起。该区邀请来自临沂市的“沂蒙新红嫂”于爱梅为民兵和街道(社区)工作人员讲述沂蒙拥军支前故事,激励大家赓续双拥优良传统,更好服务部队备战打仗。

“前不久,临沂市和青岛市都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。一个是革命老区,一个是海军城。与于爱梅老人交流,就像一场‘山’与‘海’的双拥对话,让大家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。”王哥庄街道武装部部长田守良介绍。

据了解,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于爱梅是“沂蒙母亲”王换于的孙女、“沂蒙红嫂”张淑贞的女儿。她曾于2016年发起边防拥军行活动,和志愿者先后走访18个边防哨所,为官兵送去水饺、鞋垫和布鞋等慰问品。

“这是我奶奶王换于纳鞋底时用的铜顶针,由于纳的鞋底多,上面磨出一道道细痕。”授课中,于爱梅展示了从沂蒙老区带来的老物件,并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,让听众深受感动。

授课结束后,于爱梅和街道民兵一起参观崂山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、民兵连部,还实地了解青岛市“荣军联盟”社会化拥军成果以及退役军人阳光安置做法。

“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,拥军理念比较超前。就像‘荣军联盟’,充分考虑现代人生活出行特点,吸引相关商家加入联盟,能及时有效地为优待对象提供优惠服务。”于爱梅说,她在参观学习中看到许多好经验、好做法,进一步打开了拥军思路。

战争年代,沂蒙红嫂跳进冰河,用肩膀搭起“人桥”送解放军过河作战;新中国成立初期,崂山渔民为驻岛部队运送淡水和其他补给……座谈交流中,大家踊跃发言,沂蒙拥军故事和青岛拥军故事交织在一起。

崂山区人武部领导表示,“新时代,青岛在拥军工作上坚持‘最佳海湾筑军港,最美地块建营房,最好保障献部队’,这和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‘最后一匹布做军装,最后一粒米做军粮,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’的拥军支前精神一脉相承。尽管两地人文、地理等情况不同,但都有着深厚的军民鱼水情。”


  • 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  • 主办单位: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联系电话:0532-81609600
    联系地址:青岛市市南区巫峡路6号 邮政编码266002
    鲁ICP备19025948号政府网站标识码:3702000102

   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1133号